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24    次浏览
月明如水当北方的夏季接近尾声,虫子们纷纷销声匿迹,雨燕们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早就猜测,雨燕和家燕一样会去非洲过冬,然而因为雨燕很少落地,环志对研究雨燕的迁徙路径收效甚微,直到近年来利用微型定位追踪器,才揭开了雨燕迁徙的神秘面纱。在北京,雨燕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从京燕风筝到奥运吉祥物,它们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据称,早在1471年就有雨燕在城门楼上筑巢的记载了。雨燕们每年4月中下旬来到北京,在古建筑的缝隙里繁殖后代,7月底就离开,它们到底去了哪儿呢?2015年5月,通过从回收到的13只头一年带上定位追踪器的雨燕身上下载的数据,鸟类专家们绘制出了一副北京雨燕的迁徙地图: 图片来自:北京观鸟这张迁徙路径图显示,北京的雨燕在每年繁殖期结束后,先是向西北飞到蒙古国,之后由北向南飞跃天山山脉,穿过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中部,跨越红海到达东非,然后继续向南进入中非热带地区,最后到达它们的越冬地——纳米比亚和南非的西开普省。第二年2月,它们又沿着几乎相同的路线往回飞,最终在4月中旬回到北京。这一路上飞越了两个大洲,穿过了20多个国家。这一来一回大约要飞行2万6千公里!英国科学家所做的类似研究也得到了很有意思的结果,这项研究的重点在于确定雨燕的迁徙路径及越冬地,以及迁徙过程中的关键补给点,以更好地对雨燕种群进行保护,因为英国的雨燕种群自1995年以来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他们绘制出的迁徙地图如下: 冬天,雨燕会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度过3个月,然后北返。从这幅迁徙路线图可以看出,英国的雨燕启程北返的时间要稍晚一些,可能因为它们不需要像北京雨燕一样飞那么远。有一只戴上定位追踪器的雨燕仅用了5天就飞完了5000公里的路程,从西非飞到了英国。有意思的是,它从中非的越冬地启程后,跨越海洋来到西非,在利比里亚停留了10天后才继续北返,科学家们推测,利比里亚可能是雨燕的一个重要补给地。而对它们越冬时的飞行轨迹的分析表明,雨燕的越冬地范围非常大,跨越了非洲的数个国家,它们很可能四处游荡,追寻昆虫最多的地方。 戴着定位追踪器的雨燕雨燕繁殖于从西欧到东亚的广大北方地区,繁殖期从4月到7月,差不多也是3个月,其余的时间它们或者迁徙或者游荡。每年的繁殖期结束后,繁殖失败的个体、当年离巢的幼鸟和未成熟的青年鸟首先离开繁殖地,其次是成年雄鸟,最后才是成年雌鸟。因为雌鸟经过产卵、孵化和哺育后代已经消耗了大量营养,必须补充足够的脂肪储备后才能上路。何时离开取决于光照周期的变化,当白昼短于一定时长,雨燕便即刻启程。 南迁时,中欧的雨燕向西南方向飞行,绕开比利牛斯山,之后与西欧的雨燕在伊比利亚半岛汇合,从此进入北非,然后它们沿着非洲大西洋海岸向南以避开撒哈拉沙漠,最终到达越冬地。在俄罗斯和东欧繁殖的雨燕会沿着地中海东部飞行很长一段距离,不过迄今尚未发现它们和西边的同类们在哪汇合,推测可能与北京雨燕类似,取道东非南下。少数雨燕可能终年留在非洲,比如那些一岁以内的小雨燕,它们尚未成熟,所以没必要回繁殖地,这些雨燕会跟随非洲大陆上的气流情况决定飞行方向,大多数会先向北飞,之后再向东折返。延伸阅读关于雨燕有一些完全真实但是人们一般都不知道的小八卦,摘录一些分享给大家:1.普通雨燕主要在亚欧大陆北部繁殖,到非洲南部去越冬,所以北京的朋友在颐和园、西安的朋友在鼓楼看到的雨燕冬天是要到非洲去的。2.在苏格兰西部繁殖的普通雨燕会飞到北爱尔兰去觅食,然后再飞越海峡回来喂孩子。3.雨燕的幼鸟可以忍饥挨饿,当天气恶劣(主要是阴雨连绵)时,成鸟会干脆飞离繁殖地,一口气飞出个成百上千公里的,远离降雨区觅食。此时幼鸟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新陈代谢降到最低限度,等待父母归来。正常情况下幼鸟五个星期可以离巢,但是遇到上述状况的话可以延长到两个月。普通雨燕的雏鸟曾有10天不吃不喝,体重下降50%,身体冰冷,进入深度休眠状态但仍存活的案例。 高山雨燕4.雨燕可以在短时间内飞出很长一段距离,繁殖期的普通雨燕为了觅食,一天可以飞行900多千米。有记录显示,繁殖期的高山雨燕在3天内飞了1620千米返回鸟巢,另一只刚离巢的普通雨燕幼鸟在3天内从英国飞到了西班牙的马德里。5.普通雨燕在飞行中收集巢材,主要是被风吹到空中的草叶、羽毛、种子以及各种纸屑、塑料什么的……二战时人们从飞机上洒下金属碎箔片以干扰敌方雷达,后来在雨燕窝里发现了这些金属箔,雨燕将它们其它材料一起从空中拦截下来带回去筑巢。6.其它一些种类如烟囱刺尾雨燕等会用细树枝做窝,它们会在飞行过程中把小树枝从树上折下来。为了分泌足够的唾液将树枝黏住,繁殖期它们的唾液腺会增大12倍。 金丝燕7.有些雨燕干脆就全用唾液来筑巢了。8.普通雨燕如今主要在老旧建筑物的缝隙里筑巢,也会利用人工巢箱以及其他建筑缝隙。而曾经它们是在悬崖的岩洞或者森林中大树树洞和树皮缝隙里繁殖的,目前在欧洲只有波兰比亚沃韦扎原始森林等少数几个地方能见到“坚守传统”的普通雨燕。 棕雨燕9.另一些雨燕筑巢的地方往往令人称奇。烟囱刺尾雨燕由于喜欢在烟囱中筑巢而得名。棕雨燕属的种类会将巢黏在棕榈叶背面,卵产在巢最低处向内卷的沿儿上;美洲的燕尾雨燕则会在岩壁上筑起向下垂直悬挂、长达70厘米的管状巢,将卵产在巢顶部,自己则从管底下的开口进出。10.有些种类的雨燕会飞入地下洞穴筑巢,在这种情况下鸟巢可能位于地下70米深的地方。有几种金丝燕因为集群在岩洞中筑巢而演化出了与蝙蝠类似的回声定位功能,因为岩洞中漆黑一片,视力不起作用。 大黑雨燕11.美洲的大黑雨燕(Cypseloides senex)喜欢在瀑布后面筑巢,它们能把巢建在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大瀑布的后面。12.雨燕会像猛禽一样将食物中的昆虫外骨骼、翅膀等不能被吸收或排泄的东西回吐出来,吐出来的残渣一般会被压缩成条状或球状,称为“食丸”(food pellet)。以上如果没有特意提到种类,单说雨燕一词的话均指普通雨燕/楼燕(Apus apus)。作者:月明如水图片搜索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探索发现大自然的野趣与野性之美,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微信公众号:ziranguancha投稿联系微信:yequ360